-
- 党建引领聚医才,这场春日人才论坛干货满满
- 实时讯息
2025-03-15 15:00:03
-
卫生人才是医疗事业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发展的动力,支撑着医疗体系稳健运转,决定着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温度。日前,“党建聚医才,质效谱新篇”真如社卫首届育苗人才成长营启动暨“西部医家”人才论坛(第二期)在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膝痹)项目”揭牌,该项目由真
-
- 重磅:“双一流”高校扩招2万人!涉多个“卡脖子”学科,广东怎么跟?
- 实时讯息
2025-03-14 13:00:03
-
作 者丨伍素文,吴佳霖编 辑丨张雅婷,江佩佩图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全国两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好消息!多所高校宣布扩招高校反应迅速。近日,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相继宣布针对
-
- 400余博士生与招聘企业互选,人工智能领域成“春招”就业热门
- 实时讯息
2025-03-13 10:00:03
-
“我希望把博士生阶段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岗位中。”“虽然是化学专业,但我也可以在产品研发岗做大模型技术开发。”……3月12日下午,北京华腾国贸美居酒店二层华腾多功能厅内人头攒动,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的400余名博士和现场30余家“高精尖
-
- 龙岗“南粤春暖”招聘会亮点纷呈 “人才夜市”激活就业春潮
- 实时讯息
2025-03-13 08:00:03
-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刘宇峰)日前,由深圳市龙岗区人力资源局、平湖街道主办的2025年“南粤春暖”暨“春风行动”公益招聘会暨启动仪式在龙岗万达广场举行。本次招聘会吸引了135家优质企业参与,涵盖跨境电商、信息通讯、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能源、服务餐饮等多个热门行业
-
- 哪些行业、哪类人才火爆就业市场? 透过数据看春招市场新动向
- 实时讯息
2025-03-12 09:00:03
-
进入春季,企业复工、劳动力返岗,就业市场进入活跃期。记者对各地人社部门、招聘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梳理,发现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人才供需两旺,2025年春招市场迎来“AI热潮”。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中,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4%。机器人算法工程师、调试工程师招聘的同比增速都超
-
- 买房首付15%,苏州首笔“三低一宽”落地
- 实时讯息
2025-03-11 23:00:03
-
近日,苏州市住建局会同相关金融机构研究出台“三低一宽”特色化金融产品(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宽期限),叠加人才房票政策,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助力青年人、新市民购房置业。低首付:最低首付比例15%,符合各地人才房票政策的购房者,可将人才房票等额抵用于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首付款;低利息:符合相关征
-
- “培土育林”,构建数智人才培养新生态——陈雨露代表:高校要主动作为加快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 实时讯息
2025-03-11 12:00:03
-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3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培土育林”,构建数智人才培养新生态——陈雨露代表:高校要主动作为加快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报道。当前,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高等教育该
-
- 聚焦科技创新 代表委员共话“创新引领发展”
- 实时讯息
2025-03-11 09:00:03
-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聚焦科技创新 代表委员共话“创新引领发展”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
-
- 人才安居、梦想安家,普陀长征率先发布这个人才政策
- 实时讯息
2025-03-11 08:00:03
-
问需企业需求和感受,在市、区两级创业人才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绣细花、出细活”。普陀区长征镇3月10日发布《“才聚长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也是今年全市首个发布的街镇一级层面的人才政策。政策围绕人才发展的“小家”和“大家”而设,对准了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比如,政策推出创业专项安居保障,对新
-
- 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 实时讯息
2025-03-11 06:00:03
-
作者:庞丽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人才评价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