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小商圈”畅通“微循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20:02:00
人民网记者 乔业琼
“这几年早餐店、菜市场、修补店陆续多了,方便又暖心。”家住北京西城区的郑大妈对记者说。
下楼转角遇见咖啡馆书香,步行百米邂逅社区食堂烟火,街角花园与健身房串联起健康半径……近年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先后开展4批试点,在全国210个地区落地生根,并在15个地区全域推进。
家门口的“小商圈”,消费潜力有多大?先算一家一户的小账,有研究显示,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都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也就是步行15分钟的距离。
再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账。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比照国际经验和发展规律,我国城镇化率仍会继续提高。根据城乡居民年均消费支出差距测算,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
推动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是惠民生、暖民心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这项工作始于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 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全国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展便民生活圈试点。
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今年正是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5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近日发布的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对养老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菜市场(生鲜超市)等步行5分钟或15分钟覆盖情况进行定期体检评估。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正在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
结合城市更新,盘活闲置资源,内蒙古乌海市、黑龙江佳木斯市、上海静安区等地充分利用社区周边闲置用地、厂房、楼宇等,改造成社区商业中心、便民驿站、菜市场、超市等便民服务设施。
精准补建网点,拓展服务功能,天津河西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江苏徐州市等地鼓励便民商业主体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让社区商业更有温度、更繁荣,江苏无锡市、湖南长沙市、重庆九龙坡区等地搭建各类服务站、服务区,为环卫工、快递员、志愿者提供饮水充电服务和免费休憩空间。
北京西城区、山东济宁市等还积极探索“老幼共托”模式,推动幼儿园转型,提供老年人活动场地,丰富老年人课程,将普惠托育点嵌入养老服务驿站,优化空间设置和代际互动活动设计,让老幼两代人在同一空间共享照护服务。
15分钟不只是时间的标志和尺度,更是一把衡量城市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目前,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已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321个,服务社区居民近1.07亿人。
目前,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将利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便民生活圈对市、县主城区社区全覆盖。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