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学阅读中的顿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5:26:00    

【文学阅读大家谈】

作者:黄咏梅(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编者按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本版以整版形式推出“文学阅读:向下沉潜 纸上开花”专题,引发读者关注。文学阅读是一种敞开自己的方式,在文字的密林中攀爬、穿行,在他人编织的形象方阵里吸纳精神的养分、感悟生活的意义,获得情感的安放与思想的丰盈,从而增加对世界、现实和人生的新认知,照见自己生命的光亮。文学阅读又是个体性的私密行为,是深夜一个人借助书本与时代、历史和宇宙对话的美妙时刻,这是文学阅读的特点所在,也是魅力所在。在视听文化“全面开花”的当下,文学阅读还存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优长呢?从今日起,本版约请作家学者讲述他们对文学阅读的体察和思索。

于我而言,阅读的迷人之处,同时也是令人期待之处,就是书中某些言语或故事忽然引发自己的顿悟,令人击节赞叹、回味再三。所谓“顿悟”,主要是指个体在某个瞬间对某个问题、现象或道理,有了全新的、深刻的、本质性的理解或领悟,呈现出某种思维的突变或飞跃。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这种理解或领悟,往往表现为书中某些言语、细节或故事,突然击中了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认知,让人一下子明白了事物的某些潜在本质。文学阅读中的顿悟,犹如一束突如其来的光,不仅照亮文本,更照亮读者自身,使人在心智上豁然开朗。可以说,阅读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突如其来的心灵感悟而充满了魅力。

因生命经验的灌注而生发出新的感受

多年来的阅读习惯,使我每翻开一本书都存着一些“动机”,或是审美体验的激活,或是间接经验的充实,或体会到人生的奇崛与艰辛,或理解到命运的吊诡与复杂,或体察到现实的幽深与困顿……即使翻开一本所谓的“闲书”,我也期待最终能在文字的海洋里“咏而归”,经历一次次突如其来的顿悟。

第31届北京图博会上展出的文学作品。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摄

我最早的文学味蕾是由古典诗词养成的。字都还没认识多少,我就跟着家长摇头晃脑诵读唐诗宋词,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死记硬背,等到长大后,在某些契机下,遇到一首,似曾相识,遇到另一首,又似曾相识,方知孩童时代对古诗词的记忆以音韵的方式扎根了下来。随着岁月的沉淀,如今对这些诗句的认知和理解,很多时候忽然有了全新的感悟或领会,有些我并不明白或觉得很一般的诗句,却在后来重读之时,在人生、命运、现实认知、伦理思考等方面,都有了瞬间的启迪。

譬如,少时读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我只觉音律如珠玉,还有一种稚趣,虽已记不住全诗,但独独记得这两句。若干年后,在某个雨夜我再次读到王维的《秋夜独坐》,颔联赫然便是这两句,如遇老友般惊喜。品咂全诗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非稚趣,相反,它是一种人至暮年的苍凉心境。那些不易察觉的山林落果之声,那些鸣于灯下的秋虫之声,犹如生命步向凋零的足音,精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苍凉、虚空,呈现一种历经喧嚣却又归于虚静的人生意绪。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已人届中年,通过自己的心智、情感的融入,以及人生经历、阅历的“完形”,品味这样的人生意境可谓“心有戚戚”。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比如有的人年轻时读《红楼梦》,目之所及多是令人窒息的爱欲幻梦,待中年之后重读,只感到满纸透出“茶凉人散”的虚妄。同一部书,会因生命经验的灌注而生发出新的感受。这种顿悟性的阅读体验,其实也是借助别人的作品,实现对自己人生的观照。

阅读中体验复杂、精微而深刻的情感

作为阅读的一种特殊感受,顿悟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更不是被动接收作者的授意,而是在作者的“召唤”之下,积极调动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获得心灵的共振。就阅读文学作品而言,我获得的顿悟大多来自两种途径:一种是跟随作者笔下人物的顿悟表达直接获得,另一种是被作者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间接地“召唤”出来。

广西梧州市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何华文摄\光明图片

文学作品中,总有一些直抒胸臆的顿悟式表达。这些顿悟不是硬塞给读者的“说教”,而往往是通过情节设置,将人物推动到某种处境之下自然触发的切实感悟。比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凭一己之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经历几番挫折,成为一名矿工,下井的危险、恐惧和疲惫使他重新见识了命运,当他为救工友大难不死,在医院的镜子里第一眼看见自己被毁容的脸庞,他痛苦、自卑甚至诅咒命运。最终,是一朵迎春花引爆了他的顿悟——“他猛然间想通了: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你,为了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你会死亡,但你也会证明生命有多么强大。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槃,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这些突然爆发出来的带有“宣言感”的表达,不是泛泛的励志语录,而是孙少平不断反思现实后获得的精神成长与飞跃,同时也是平凡人生中大多数奋斗者的信念和心声。《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至今仍拥有一代代的年轻读者,不仅是因为路遥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现实,更在于他写出人的困境的同时也写出了人的顿悟,这些顿悟越过了故事,越过了年代,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小说中的顿悟表达往往是叙事中的庄严时刻,构成小说的升华,会令人念念不忘。“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围城》里这句著名的“升华”,是苏文纨调侃方鸿渐的,后来引起许多读者对婚姻感受的共鸣,但带给我更深的感悟之处是方鸿渐对这句话的顿悟。方鸿渐带着人生的挫败感逃离上海,前往三闾大学任教途中,受尽精神和肉体的折腾,他与赵辛楣闲聊时说了一句:“我还记得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钱锺书用一种轻逸的方式表达了方鸿渐的顿悟,我认为这也是《围城》的庄严时刻,虽然轻描淡写,却向读者揭示了人更深层次的困境,提出每个人都面临的无解之命题,瞬间击中读者的心灵。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顿悟表达创造出很多脍炙人口的“金句”。苏东坡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曹雪芹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些“金句”代代流传,被赋予一层又一层新的意味和意义。读者顿悟着作者的顿悟,共情着作者的感受,从而体验到复杂、精微而深刻的情感,理解人类共通的精神世界与追求。

思想感悟在文字之外亮了起来

另外一种顿悟,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悟进行精妙的艺术处理,让顿悟在文字之外,在读者的脑海里亮了起来。比如,阅读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分成两半的子爵》,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分成两半的感受”过程。刚开始读,觉得轻快、有趣——被炮弹击成两半的子爵,一半成为一个毫无底线的邪恶之人,一半成为一个毫无原则的善良之人,双方常常在生活中里闹出很多令人发笑、发懵的冲突。最后,在一场争取爱情的格斗中,他们彼此厮杀。当我读到他们的鲜血在草地上融合起来,躯体复归为一个完整的人时,心情开始变得沉重和复杂。这个轻松的故事背后是一个关于人性的隐喻——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性,只有完整的人。当完整的子爵因为拥有半身的各自经历“变得更明智”之时,我感受到人在经历自我分裂的那种痛苦。

类似这种间接获得顿悟的感受,在一些日常生活书写的情节中常有所获。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地坛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他笔下形成独特的生命体验,当我读到他用“荒芜却不衰败”这个句子来形容地坛的时候,我猛然意识到,史铁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地坛,这个园子实质是他精神的象征,即使命运给予他最贫瘠的土壤,生命本身也蕴含着不可遏制的、向上生长的力量。在李娟《打电话》这篇散文里,她与母亲每一次艰难的通话,都以母亲对沙尘暴骂骂咧咧的控诉而告终,至于女儿对她的担心,她从未能回应。这种母女关系之间的错位犹如一种近乎宿命的精神鸿沟,而母亲密集的单向倾诉,何尝不是与人共存到底的孤独和渴望?在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结尾处,“我”将已故爱人的胡须放进河灯里,让河灯在月光下随水而逝,这个无声的细节如石子落池般激起我内心的感慨——生命的消逝不是终点,而是融入更广阔的存在……甚至在一些微不足道的闲笔里,我也能捕捉到那些顿悟的瞬间。

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隐秘回响

阅读中的任何一种顿悟,都需要我们以自身的生命感悟去引发最终的心灵觉醒,从而让顿悟获得某种“拖尾效应”,余味难绝。作家格非曾经说过:“文学作品里的真知,需要读者综合理解作品里的智慧,找到写作者对存在的、理解的态度,然后获得某种感知,把这种感知用于你的实际生活,如果得到印证,能够帮到你,才会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那些融入自己思想和情感当中的感知,潜藏于我们的意识深处,时刻等待被生活印证,有时是某个细节,有时是某种情感,有时仅仅是某些抽象的感受。

记得有一次,我一时兴起,出门去龙井村探访那几株著名的古茶树,不料被途中美景耽搁,走走停停,不亦乐乎,等到了目的地,天色近晚,深入寻访茶树的兴致顿消,折返归家的途中,猛地想起《世说新语》中那场著名的未完成的拜访:东晋名士王子猷隐居山阴,某夜大雪纷飞,他忽然思念起好友戴逵,当即乘小船前往,一夜水路,到达戴家门前,他却没进门拜访,直接掉头返回。“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故事的反转仅因一个“兴”字。人生重在过程,尽兴就好。这参透生命之后的洒脱,何其本真。突然进入那些曾被文字描述过的情状时,我仿佛听到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隐秘回响。

顿悟是阅读中可遇而不可求的体验,它如流星般划过我们的心灵,猝不及防,但炽烈灼人,其光影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心智之中,直到某个意外时刻,再次被撞出自我独享的精神火花。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9日 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文学阅读中的顿悟 品质路线+门店矩阵,巴奴毛肚火锅正在发力上市 主播说联播丨高考查分季,做好三件事 王欣瑜2比0萨姆索诺娃晋级决赛 首进女单决赛 官方发布新工种,网友:太需要了,快给我安排上! 曲靖一男子网购“情趣用品”,结果…… 思想周刊|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评《村落文化的变迁与重建》 兴县开展“6•15”防范非法金融集中宣传日活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