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乘组结束太空“出差”回家 骄傲回顾183天里的工作清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6:51:00
从去年10月30日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神十九乘组完成了多项空间实验、试验和出舱等任务,一起回顾他们历时半年多的太空旅程。
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点火发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11时,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
在轨期间完成三次出舱任务

在轨期间,神十九乘组圆满完成了三次出舱任务,主要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其中航天员蔡旭哲已完成5次出舱任务,成为目前执行舱外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重点开展88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乘组还重点开展了88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首次果蝇在轨培养实验,“果蝇家族”发展壮大,有望成为第一种在中国空间站实现“三代同堂”的动物。同时还开展了蛋白质结晶和5种细胞类的在轨实验,这些实验为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材料科学领域,材料暴露实验装置携带天舟八号的实验样品,完成了出舱任务,这些样品将在今年下半年返回空间站内。同时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高温材料实验柜也都开展了多项金属和非金属的实验。

在航天医学领域,针对失重生理效应,对航天员从身体到心理,从生理到生化,围绕心、骨、肌、情绪等方面,采用动态心电监测、骨密度追踪、中医四诊仪等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建立了微重力环境下健康评估新体系。
机器人“小航”搭档
开展在轨验证工作
此次空间站还迎来了新成员,我国首台空间站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

三名航天员开展了“智慧助手”在轨验证工作,通过使用“小航”和人机协同交互实验软件,开展人机空间关系、机器人行为表征、多模态交互技术相关实验,协助航天员提升任务效能。
开展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工作
此外乘组完成了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的装置进舱、样品回收、组装测试等工作。并按计划开展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的在轨试验验证工作,实现通风管道内的图像检测,为空间站管道自动检测奠定了技术基础。试验验证了适应多种复杂管道的机器人机构设计,以及复杂管道环境下机器人多级协调全身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进驻空间站以来,三名航天员还精心照料了“太空菜园”,并在空间站度过了新春佳节,目前,各项空间科学实验和试验任务进展顺利。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