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家上市厦企交出2024年“成绩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4:54:00
来源:海峡导报
A股2024年年报披露日前收官,截至4月30日,A股5415家上市公司中,已有5405家披露了2024年年报。根据年报数据,2024年沪深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1.8万亿元,净利润5.2万亿元,74%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
分板块看,沪主板净利润同比增长2.7%。分行业看,28个实体大类行业中,农林牧渔、电子、交通运输、汽车、商贸零售等行业增幅靠前。金融业实现净利润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三季报进一步提升。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厦门辖区68家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彰显韧性的成绩单。全年实 现 营 收 总 额 为17713.6亿元,净利润总额达253.56亿元。尽管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 14.1%和26.07%,但扣非后净利润总额达182.95亿元,同比增长1.64%。厦门辖区上市公司通过结构优化与风险抵御,在承压环境中保持了基本盘稳定,展现出区域经济主体的抗压能力和持续发展动能。
其中,厦门制造业板块的龙头企业表现亮眼,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及信息服务业受益于AI与数字化浪潮,多家细分领域头部公司实现高增长。相比之下,综合贸易及其他服务业则分化严重,既有外向型优势企业逆势增长,也有传统批发零售企业业绩下滑。
厦门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主要数据一览

上市厦企基本情况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厦门辖区境内上市公司68家,其中A股67家,B股1家,位居全国第20位。其中上交所主板20家,科创板3家,深交所主板23家,创业板21家,北交所1家。
01.新增两家上市公司
2024年,厦门辖区新增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星宸科技和中仑新材,募集资金共13.94亿元。
星宸科技:募资资金:6.81亿元;主营业务:视频监控芯片的研发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安防、视频对讲、智能车载等领域。2024年经营情况:实现总营业收入23.54亿元,同比增长16.49%;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25.18%。公司拟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预计派发现金8421.2万元。
中仑新材:募资资金:7.13亿元;主营业务:专注于功能性薄膜材料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企业,主要从事功能性BOPA薄膜、生物降解BOPLA薄膜及聚酰胺6(PA6)等相关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4年经营情况:实现总营业收入24.73亿元,同比增长5.14%;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海外收入10.95亿元,占总营收的44.28%,同比增长55.91%。
02.20家公司市值超百亿
辖区上市公司积极响应《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号召,2024年至今,共11家上市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4家上市公司制定《估值提升计划》。
截至2025年4月30日,厦门辖区上市公司总市值达6259.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3.14亿元,凸显区域资本市场活力。市值规模突破百亿的企业增至20家,头部效应持续强化。其中,亿联网络以419.46亿元总市值仍位居辖区市值榜首。
辖区内共有11家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同比超过40%,为唯科科技、科华数据、星宸科技、金龙汽车、乾照光电、麦克奥迪、华懋科技、红相股份、弘信电子、路桥信息、日上集团。唯科科技、科华数据、星宸科技等创新型企业增幅显著,分别实现124.95%、79.65%、69.91%的市值增幅。
约四成业绩增长 创新驱动与全球化布局共振
2024年,厦门A股上市公司中约四成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消费电子与高端制造。这一轮增长不仅来自产业周期的回暖,更体现出企业自身在研发、出海和产业链控制上的系统能力。
净利润方面,建发股份以29.46亿元净利润摘得“盈利王”桂冠;盛屯矿业全年净利润为20.05亿元,同比上升657.63%,成为年度增速冠军;大博医疗紧随其后,净利润增速为505.16%。此外还有6家公司净利增长超100%,分别是乾照光电、弘信电子、安妮股份、金龙汽车、厦工股份、好利科技。

28家增收又增利,分别为盛屯矿业、大博医疗、乾照光电、弘信电子、金龙汽车、好利科技、瑞达期货、特宝生物、建发合诚、立达信、东亚机械、亿联网络、唯科科技、延江股份、新华都、松霖科技、星宸科技、金达威、厦门空港、学大教育、华懋科技、力鼎光电、建霖家居、宸展光电、通达创智、法拉电子、路桥信息、安井食品。
营收方面,2024年厦门资本市场企业经营质效稳步向好,共有12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分别为建发股份、厦门象屿、厦门国贸、厦门信达、厦门钨业、盛屯矿业、金龙汽车、厦门港务、鹭燕医药、安井食品、厦钨新能、合兴包装。厦门三大世界500强企业建发股份、厦门象屿、厦门国贸营收仍居厦门上市公司前三,全年营收合计达14224.07亿元。其中,建发股份以7012.96亿元营业收入连续三年领跑厦门企业营收榜。

部分上市公司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其中,瑞达期货全年营业收入达18.1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5.45%,表现尤为突出。弘信电子、建发合诚两家企业经营业绩同样亮眼,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8.75 亿元、66.0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8.91%、67.49%。此外,好利科技、大博医疗、唯科科技、特宝生物、宸展光电、新华都等6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均超30%,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生物医药:2024年正走出“高投入—高亏损”的传统研发路径,进入“临床落地—收入兑现”的新周期。政策对医保谈判放宽、产业集群生态成型,是关键催化剂。
特宝生物:营收28.17亿元,同比增长34.13%,归母净利润8.28亿元,同比增长49.00%,净利润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十,继续领跑厦门医药板块。其III期新药储备与伴随诊断布局,为中长期增长蓄势。
大博医疗:净利润3.5亿至3.9亿元,同比暴增近五倍,彰显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趋势。其骨科植入物销量同比增长70%,并同步发力神外与手术耗材等新领域。
●新能源与资源材料:厦门新能源与材料企业普遍开始向“上控资源—中做产品—下拓场景”纵向整合。盛屯的铜钴矿、厦钨的储能材料、乾照的车规LED芯片,构建起清晰的成长曲线。
盛屯矿业:净利润20.05亿元,同比上升657.6%,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四,从亏损边缘回归“盈利大户”。其刚果(金)铜钴矿项目已全面达产,成本控制能力行业领先。此外,其电池回收业务去年首次盈利,并有望成为锂资源的战略再生渠道。
乾照光电:净利润近亿元,同比增加203.99%。值得一提的是,乾照已进入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为长期增长埋下伏笔。
厦门钨业:净利润17.28亿元,增长7.9%,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五。公司积极推动国际先进制造(IAM)和集成产品开发(IPD),以提升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
●科技与电子:算力驱动的产业跃升2024年,AI应用的普及正在驱动底层硬件焕新,厦门科技企业已从“代工”迈向“方案输出”。从星宸的车规芯片到弘信的AI模组,标志着其正迈入价值链中高端。
吉比特:作为A股最具“现金奶牛”特质的游戏公司之一,去年净利润达9.45亿元,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九,分红高达7.18亿元。公司旗下已有《问道》端游、《问道手游》、《一念逍遥》等知名产品,长线运营多年,持续贡献稳定收益。
弘信电子:去年成功扭亏。AI服务器柔性电路板业务收入暴增105%,成功切入华为、浪潮等国产算力核心客户,是AI硬件链条中值得关注的“掘金者”。
星宸科技:营收同比增长16%,净利润达2.56亿元。其智能安防与车载芯片订单稳健,公司与理想汽车共同开发视觉感知模组,进军ADAS赛道,迈向“芯片+解决方案”模式。
维科科技: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1.05%。公司去年完成了对宇科塑料(厦门)有限公司的收购,公司由此成为国内头部新能源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
好利科技:净利润3670.28万元,同比增长102.36%。好利科技聚焦新能源赛道,构建了涵盖风电、光伏、储能及充电设施等全方位产品体系,以电力熔断器为核心的主营业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高端制造:高端制造企业正从“订单驱动”转向“品类升级+渠道深化”,代表厦门制造正由OEM向自主品牌、智能化方向转型。
法拉电子:营收超47亿元,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上升1.5%,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八。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市场的增长推动了公司业务的拓展。
松霖科技:归母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26.6%。松霖科技通过智能测肤仪、美容仪等高毛利产品为切入点,构建起覆盖“美容+健身+睡眠监测+饮水健康”的智能健康生态,技术壁垒和客户多元化战略成效初显。
宸展光电:净利润1.88亿元,比增18.16%。公司整体经营情况保持稳定,尤其在智能座舱和ODM业务板块的表现上有所增强。公司成功完成对鸿通科技的收购,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和市场布局。
此外,瑞达期货去年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上升56.9%。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均有显著增长。
建发合诚: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45.03%。2024年,建发合诚在区域与海外市场均取得突破,在福建、辽宁、浙江等优势区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新华都: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上升29.6%。其主营业务已于2022年4月完成零售业务的剥离,现专注于互联网营销业务。
约三成业绩平稳 结构调整期的稳健运营
约三成厦门上市公司维持业绩平稳,主要集中在传统贸易、家电消费和区域金融领域。
建发股份:公司营业收入为70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5亿元,净利润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一,其供应链主业营收逆势增长8%。目前,该公司正推动建发物业赴港上市,轻资产战略已起步。
厦门象屿:净利润14.19亿元,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七。公司国际化业务已覆盖全球超110个国家,实现进出口及转口业务总额约224亿美元,与“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美洲及非洲国家合作金额同比增长超50%,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60%。
厦门国贸:2024年净利润6.26亿元。公司通过积极贯彻“三链融合”发展新模式,优化业务结构,调整风险偏好,聚焦高质量业务发展,合理运用期现结合策略,主要品类的期现毛利率改善明显,公司总体期现毛利率提升0.36个百分点至1.83%。
厦门银行:净利润为25.95亿元,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三。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资产规模迈上4000亿台阶,贷款与存款规模均稳步增长。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的信贷投放显著增加,科技金融贷款增幅达33.69%,绿色贷款增幅更是达到61.96%。公司持续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73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近36%。
安井食品:净利润为14.85亿元,在厦门上市公司排名第六。尽管营收下降,但公司通过高端化产品与私域电商渠道稳住毛利。主打产品“锁鲜装火锅料”2024年销售增长超40%。在行业层面,速冻食品市场的整体增长趋势依然向好。
建霖家居:净利润为4.82亿元,同比上升13.4%,是“出海优等生”之一。公司围绕“奔向美好生活”的使命,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实施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泰国与墨西哥工厂释放产能,规避中美贸易风险。
这些公司虽在短期增长上略显平庸,但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海外布局,仍具备抗周期能力。
约三成业绩下滑 行业寒冬与转型阵痛
2024年也有约三成厦门上市公司遭遇业绩下滑甚至亏损,行业集中在环保、传统制造和部分电子消费。
厦门信达:净利润由上年同期亏损5.97亿元扩大为亏损8.11亿元。去年公司对主营业务进行了调整,涵盖数智科技、电子科技、供应链及汽车经销四大板块。数智科技业务在政策导向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主要聚焦智慧城市及智能商业的应用场景。电子科技业务则包括物联网和光电领域,物联网行业的RFID技术持续渗透到多个领域,光电行业则在市场需求回暖的背景下,进行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琏升科技:净利润自上年同期亏损3974万元扩大为亏损1.1亿元。由于光伏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导致公司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盈利能力下降。为应对市场风险,公司已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旨在加速技术升级,提升HJT电池产品的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盈趣科技:曾是电子烟ODM龙头的盈趣,在行业萎缩后盈利能力下滑,净利润跌超40%。尽管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公司的多个业务领域仍实现显著增长。具体来说,UDM智能制造业务持续巩固和提升,电助力自行车、办公及模拟控制、音频等领域产品表现良好,电子烟产品在下半年产能逐步提升。
万里石:虽然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67%,但受资产减值计提影响,亏损同比增加53.53%。
罗普特: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4789万元扩大为亏损1.9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客户需求延迟以及部分项目工期较长,导致经最终用户验收的项目金额减少,从而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08%。
狄耐克:亏损1289万元,同比下降112.6%。主要的问题是面临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主营的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等业务受到了较大冲击,导致整体营业收入下降18.58%。
欣贺股份:亏损6737万元,同比下降167.3%。由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压力和竞争加剧,公司对产品结构、渠道布局和会员体系进行了调整。这一系列措施虽然旨在修复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但实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10%,显示出公司在调整过程中仍面临挑战。
国安达:去年亏损2219.14万元,由盈转亏。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在电力电网消防行业及交通运输消防行业的收入下降,二是储能消防行业的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但受市场竞争、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毛利率整体较低。
上述业绩下滑公司面临“老业务难舍,新业务未立”的双重困境,考验其现金流与战略定力。
再融资支撑内生增长 研发创新持续发力
2024年,厦门辖区上市公司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 482.95亿元,同比下降30.75%。其中,安妮股份、路桥信息、瑞达期货、大博医疗、厦门港务、盛屯矿业等6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幅均超过400%,展现出较强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和业务回款效率。
此外,建发股份、厦门象屿、瑞达期货、厦门钨业、盛屯矿业、亿联网络、安井食品等7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超过20亿元。其中,建发股份以112.13亿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居于前列。
此外,2024年厦门辖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费用合计 112.47亿元,同比增长2.2%。厦门钨业以14.56亿元研发费用连续居辖区上市公司第一,此外金龙汽车、吉比特、星宸科技、亿联网络、科华数据、厦钨新能、立达信、盈趣科技、大博医疗等9家公司研发费用超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力。

自2024年至2025年4月30日,厦门辖区上市公司实现直接融资300.86亿元。其中,厦门钨业、厦门象屿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募集资金67.47亿元;厦门国贸、厦门钨业、厦门信达、清源股份、厦门象屿、建发股份及其子公司等6家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含可转债、企业债、私募债、证监会主管ABS)实现再融资,募集资金233.39亿元,展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在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驱动下,辖区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加速释放,2024年至今,共有21家上市公司完成实施33家次的并购重组,涉及金额达132.17亿元,增强了上市公司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海峡导报)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