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7:11:00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举行,来自24个国家的教育、科技与企业界人士与会,共同探讨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分享人机共育、人机共教、人机共学的教育新实践,思考如何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人类必须具备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在致辞中指出,这种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变革浪潮已经到来,我们必须要调整教育体系,适应改变。”她说。

“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全球各国的一项“必答题”,这是与会者的一项共识。

但值得关注的是,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86%的全球高等教育学生每天都在使用AI工具,但只有25%的教师认为,AI能够给教学带来增值或者更多的价值。

波黑民政部部长杜布拉夫卡·博什尼亚克指出,教育的目标远不止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的社交、心理等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找到办法来解决人工智能价值功能缺位的问题”。

与会人士的这种担忧表明,人工智能与教育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新立看来,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深远影响,核心体现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推动科学研究模式变革两方面。“这两方面,对每一位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技术应用能力、跨域协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伦理治理能力等。”郭新立表示,要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教育”,更“懂人心”的好教师。

面对各种挑战,众多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智慧教育图景的绘制中,人机协同尤为重要。

就如何推动人机协同,与会人员频频提到加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治理。其实,在人工智能技术呈指数级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已制定了多项人工智能治理的指南、框架和原则,涵盖数据、基本规则、模型管理和行业应用等方面。

“但技术的快速迭代加剧了开发者、使用者与监管者之间的理解和能力差距,导致许多地区实际上依赖于自我监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研究主管穆里尔·普瓦松指出,各国各地区应积极部署人工智能用于教育的治理机构,开展风险监测、应急响应、同行评审、问责等工作,实现以有约束力的规范,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化应用与发展。

除了监管与治理,人的主体性、自我发展,也是本次大会“人机协同”讨论中的高频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理事长阿莎·辛格·坎瓦尔提到,智慧教育的一种定义是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介入,最新的定义更强调人的主体性。

因此,不少与会嘉宾呼吁,人机协同发展中不仅要培养教师的AI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设计“人机协作系统”的能力,如什么时候用AI,如何将AI的输出与人类的判断有机结合,如何在效率与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等。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6日 第02版

作者:本报记者 黄璐璐

相关文章
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大学要培养“带娃专家”了 Meta反悔了?前脚刚暂停招聘 后脚又挖走一位苹果高管 叮当健康四大智能仓:紧密联结多功能智慧药房,构建高效、专业仓配网络 商城路近民生路一家酒店起火 无人员伤亡 新华鲜报丨妙想照进现实!中国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为了找到自己的FILA,滔博和宝胜拼命了 北疆文化活动季 | 交响组曲《山河长歌》在乌兰恰特奏响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