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此心安处是吾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6:39: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的工作流动性大,至今没有参加社保和养老保险。这么多年,心理上没多大归属感。”今年40岁出头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居民高秉乾,8年前从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到市里打工,自此留在了城里,户口也转为城市户口。

这是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开展调研的一个场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简单的户籍变化,也不只是人口有序流动的问题。”大家发现,对来城市打拼的人而言,“进城”的内涵发生着明显变化:过去看重的是“挣钱有门路”,如今人们还希望“权益有保障”;从以前的“一人闯天下”逐渐向“拖家带口一起走”转变,伴随而来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工作、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更具多样性。

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参政议政处工作人员给出一组数据:2023年底,宁夏城镇常住人口49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目前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城镇吸纳程度、农村土地制度及农业转移人口自身因素仍存在一系列的堵点与困境。”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相关负责人以宁夏为例表示,宁夏近70%的农业转移人口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收入低、不稳定,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明显不足。

“在大学生等重点就业人群呈上升趋势、城镇富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保持高位的形势下,部分城镇不能很好满足人们高质量就业的需求,难以有效吸纳更多劳动力。”九三学社社员、宁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单侠说,“加之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收益分配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权等方面有所限制,农民顾虑重重,相当一部分人实际上已在城市定居,但并不愿进城落户。”

市民化核心是使这一群体扎根城市、融入城市,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真正拥有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如何把该打开的“城门”真正打开?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认为,要完善农业移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消除政策壁垒,破除落户门槛,推行以经常居住地为依据的人口登记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由“土地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转变,将农村“三权”与城镇社保挂钩,并逐步建立相关机制和制度。将稳定就业的农业移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为不稳定就业的农业移动人口构建费率低、覆盖广、易转移的过渡性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业转移人口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失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纳入城镇失业保险体系。

除身份转变,心理上的转变同样重要。离开故土到城市生活打拼,不少农业转移人口表现出对自身身份界定的迷茫。大家表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仅要让他们在城市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还要让他们看到长久的希望。心安处即是吾乡。要进一步让农村转移人口从精神上融入城市,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新市民真正从个人“安身”到全家“安心”。(范文杰 张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九三学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会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此心安处是吾乡 呼和浩特:用烟火日常写就文旅招牌 石溪村的16年跌宕 广州海珠西最大旧改迎来破局时刻 我国城市规划“全面体检”套餐出台 好“运”有我 文明有礼 7天,19万人次!“科技+文娱+美食”文旅热潮点燃大和平 刘宁在郑州调研夜经济发展工作 宁夏贺兰公安护航音乐节激情开唱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