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一流技术——30万吨/年EPOE项目何以落地山东?
- 实时讯息
2025-03-01 16:00:03
-
大众网记者 徐德波 李威 济南报道我国高端化工行业一直致力于突破国际技术壁垒。2月28日,山东东明石化产业园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30万吨/年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EPOE)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昶乐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EPOE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对聚烯烃弹性体(POE)技术长达3
-
- 受需求及供给端双重影响 中盐化工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56.32%
- 实时讯息
2025-03-26 22:00:03
-
每经记者:王佳飞 每经编辑:魏官红3月26日晚间,中盐化工(SH600328,股价7.88元,市值115.97亿元)公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28.93亿元,同比下降20.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约5.19亿元,同比下降56.32%。中盐化工表示,2024年
-
- 长治市2024年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 实时讯息
2025-03-11 09:00:03
-
日前,记者从长治市统计局获悉,2024年,长治市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聚焦重点领域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低碳绿色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2%,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为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去年,长治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1953.1
-
- 进口大豆供应有保障,豆粕短期涨价难持续
- 实时讯息
2025-04-27 21:00:04
-
4月以来,受巴西进口大豆到港推迟影响,叠加“五一”节前饲料养殖企业集中备货,国内豆粕市场供需阶段性“错配”,现货价格出现了一波连续上涨行情,部分产业链主体出现跟风抢购现象。实际上,国内市场并不缺进口大豆,前有超量采购的美国大豆,后有4月底陆续大量到港的巴西大豆。预计随着油厂开机率逐步回升,豆粕供应短
-
- 韩媒:中老铁路成国际游客出行新的首选
- 实时讯息
2025-03-05 09:00:03
-
韩国《今日仁川》网站3月3日文章,原题:中老铁路开通3年货运量超过5000万吨 自2021年12月3日全线开通运营至今年1月2日,中国—老挝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5000万吨,其中跨境货运量达1158万吨。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两国铁路部门不断加强货运合作,提升运输能
-
- 三峡船闸22年间过闸货运量累计达22亿吨
- 实时讯息
2025-03-28 17:00:03
-
记者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截至2025年3月28日,三峡船闸累计安全运行21.2万闸次,通过船舶106.5万艘次,通过旅客1228.2万人次,过闸货运量达22亿吨。通过的货物若装满40尺集装箱货柜(有效载荷约26吨),首尾相接可绕地球赤道25.8圈。据了解,今年是三峡船闸正式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2
-
- 跨关区直供,上海港国际航行船舶最大单笔保税燃料油加注完成
- 实时讯息
2025-03-12 16:00:03
-
今天凌晨2时,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稳进”号供油驳船在上海绿华山锚地,为全球首艘安装海上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卓越(AGOGO FPSO)”轮,加注完成8549吨保税燃料油,刷新了上海港保税燃料油单笔最大加注量纪录。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夏斌表示:“多亏
-
- 福州制造交付全球最大多用途纸浆船
- 实时讯息
2025-03-06 17:00:03
-
5日,福州制造的全球最大多用途纸浆船正式交付,为海洋强国建设书写“船”奇。该船载重量8.5万吨,相当于承载425头蓝鲸的重量。全球最大多用途纸浆船。5日,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尾造船”)再次创造纪录——为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建造的8.5万吨级多用途纸浆船(MW466-1)交付。据悉,该
-
-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发布
- 实时讯息
2025-04-01 08:00:04
-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该年报显示,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同比下降4.9%。其中,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389.6万吨、535.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22%和4.05%。20
-
- 答记者问|年底前投用!山东四大省级粮食保障基地每处可储1.5万吨粮油
- 实时讯息
2025-03-13 19:00:03
-
3月13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邀请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粮食收储工作改革创新,聚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烟台市作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也是农业强市,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