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一”嗨翻天!这些文娱场馆免费开放
- 实时讯息
2025-04-29 16:00:04
-
出游好时光五一出游假期出游攻略“五一”假期即将到来空气中都弥漫着自由的气息你是否已经在规划行程憧憬一场惬意之旅是背起行囊奔赴远方去领略异地的山川湖海、风土人情还是想放慢节奏在家门口探寻那些充满魅力的宝藏角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个“五一”假期市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一众文娱场馆诚意满满全天候开放,
-
-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用好高校里的“宝藏”博物馆
- 实时讯息
2025-03-01 21:00:0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3月1日电 (记者 朱晓颖)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从事文博工作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日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她的一个建议是:展示利用好高校中的“宝藏”博物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
-
- 本周末相约莒州博物馆广场,莒县美好生活节暨春季房车展来了!
- 实时讯息
2025-04-07 16:00:04
-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提振消费工作大会精神,更好提振消费、普惠民生,繁荣地方经济,汇聚城市人气,莒县住建局、莒县商务局、莒县文旅局、莒县农村商业银行、莒县融媒体中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日照融媒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农商银行·2025莒县美好生活节暨春季房车展将于4月12日—13日(周六—周日)在莒州博物馆广
-
- 125件北朝隋唐时期文物在锦州博物馆展出
- 实时讯息
2025-03-31 09:00:03
-
新华社 近日,“霸府名都——太原市博物馆藏北朝隋唐文物展”在辽宁省锦州市博物馆开幕,共展出125件来自太原市博物馆的精品文物,这也是锦州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首次引进实物展。此次展览展出了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为丰富的北朝隋唐时期文物遗存。展览分为“巍巍雄镇”“惊世古冢”“锦绣名都”三个单元,涵盖了北
-
- 大英博物馆西区将改建,建筑师戈特梅“调动所有感官”
- 实时讯息
2025-03-06 08:00:03
-
澎湃艺术获悉,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常驻巴黎的建筑师丽娜·戈特梅近日击败了众多顶尖候选人,成为大英博物馆西区改建设计的人选。戈特梅希望将“接近微观尺度”“触觉”和“调动所有感官”等概念运用到改建计划中。2024年5月,历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馆启动了国际竞赛,希望通过改建博物馆西区部分,来解决场馆面临的现代
-
- 小县布大局!解锁云梦旅游“破圈”的密码
- 实时讯息
2025-04-08 17:00:04
-
眼下,湖北各地油菜花田迎来最佳观赏期。走进孝感云梦县胡进店镇,春风游过花海,金黄与青翠撞个满怀,游人争相记录下春日的生命力,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而这片油菜花田可值得细品,它是以云梦睡虎地出土的“中国第一封家书”为灵感,以花为媒,以文为墨,打造的主题景观标识,成为油菜花田里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
-
- 陕西历史博物馆取消闭馆日,是惠民更是考验
- 实时讯息
2025-03-31 18:00:03
-
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经常“一票难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将在今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推出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日参观预约数等惠民措施。近年来,“博物馆热” 持续升温。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我国首批 “国家一级博物馆”,珍贵文物数量多、种类全,成为游客到西安旅游的热门打卡地,“一票难求
-
- 科普+文旅:“融”出新业态
- 实时讯息
2025-03-08 10:00:03
-
◎科技日报记者 朱 虹 赵汉斌 孙 越从探索青海冷湖“火星小镇”的地貌,到仰望贵州平塘“天文小镇”的星空,再到追寻云南澄江“寒武纪小镇”的古生物,科学知识已成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新磁场。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科普知识如同被赋予生命一般,从博物馆中静态的标本转变为文旅场景中灵动的体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
- 卢氏开展“触摸历史温度汲取奋进力量”文明实践活动
- 实时讯息
2025-04-14 18:00:04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王 冰 李建峰4月9日至10日,卢氏县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到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虢国博物馆、中流砥柱博物馆开展“触摸历史温度•汲取奋进力量”文明实践活动。在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纪检监察干部依次参观了“花开中国”“花之蕊”“邂逅庙底沟人”“庙底沟记忆”四大展
-
- “下一站未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将全程参展大阪世博会
- 实时讯息
2025-03-31 20:00:03
-
4月13日至10月13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即将举办。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作为国际展览局授权的全球唯一官方博物馆和文献研究中心,将在184天的展期内,全程参展此次世博会。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4月13日开幕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之一,创下了参观人数的纪录,同时为上海留下诸多建筑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