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青绘就海北发展新图景 十五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54亿元,实施项目223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05:04:00
本报海北讯 (记者 王晶) 今年是山东对口支援海北藏族自治州十五周年。十五年来,山东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54亿元,实施项目223个,累计捐赠资金物资折款3.84亿元。选派五批227名干部人才、2052名柔性人才赴海北藏族自治州挂职,开展智力帮扶工作,为海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始终秉承“海北所需,山东所能”,紧紧围绕智力帮扶、产业援建、改善民生、文化教育、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强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市场“全链条”支持。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程”,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农牧民移民搬迁项目,让群众住上“安心房”。通过“组团式”医疗、教育帮扶,全方位提升民生福祉。打通与山东重点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渠道;建设全州首个血液透析中心;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年惠及患者超10万人次;“鲁青有约”项目累计护送109名先心病患儿赴山东接受免费手术;鲁青高中2024年高考本科一段、重点本科上线率均居全州第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硬实力”持续提升。
立足海北资源禀赋,围绕生态畜牧、文旅、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体系。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填补海北州在微藻生物科技领域的产业空白;以海晏青稞为核心开发多种创新产品,开启富民新征程;建设万只藏羊养殖基地,养殖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至1.5万元;完善文旅产业配套设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开展“千牛万羊进山东”活动,累计向山东销售5万余头牦牛、80万余只藏系羊,销售额达10亿余元,带动农牧民增收9000余万元。同时,不断建立完善援建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提升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让农牧民在产业链上“有钱赚、能致富”。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