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创新之力唱响青春强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7:10:00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的创造和广大青年学子蓬勃的创新精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策展人石娲介绍,此次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2025年度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共118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全面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

“展览不仅聚焦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也把目光投向民生改善、医疗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深刻呈现技术背后蕴含的青年智慧。”石娲说。

步入“青春之歌”展厅,触摸创新的蓬勃脉搏,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正在科技创新、社会奉献与时代使命的坐标系中,镌刻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他们朝气蓬勃——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金奖项目“ETop——创新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平台”展位,项目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周颖向记者介绍,这支系统性攻克国家重大装备设计“复杂特征建模难”“高精高效拓扑难”“减重增效突破难”三大难题的团队,平均年龄却只有25岁。

周颖在硕士期间参加项目时,深陷多款软件切换低效、模型迭代耗时的困境,于是萌生了研发一款软件,输入需求即可生成最优方案的构想。为实现这一目标,团队走访了30余个城市、50多家单位,系统梳理了痛点,在2020年推出首版自主可控的设计软件,软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迭代,如今,软件平台已服务28家单位,并应用于航天领域核心部件设计。“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的推演,更重要的是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应用。”周颖说。

他们无畏探索——

在黑暗中仍然可以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这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2)全国冠军项目“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计算机成像的开拓者”研制出的国际上第一台基于计算成像原理的超高清红外热像仪,大幅突破了红外成像分辨率禁锢,可广泛应用于夜视探测、智能驾驶等领域。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模样。“创新不是遥不可及,可能是始于我们的一次实验,也可能是来自夜晚的一个灵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怀着追求极致的初心,不断迈进,从而实现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的一次次突破。”项目负责人、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博文说。

在第一展厅,一架直径8米的重型交叉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吸引了记者,这是本次展览中直径最大的展品,承载展品的蜂巢形展台也颇受关注。

“本次展出展品最大的直径8米,最小的芯片、人工血管等展品直径只有几毫米。我们引入了科技蜂巢的概念,这个完美的、稳定的几何形能够最大程度进行空间分割与包容。”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展陈设计师刘蔚娴介绍,在视觉设计上,布展以简洁的白色为主,让创新成果成为展览的主角,少许鲜艳的跳色则体现大学生的青春律动。

在第二、第三展厅中间,展览主题海报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如果将画面理解成时光隧道,我认为它代表了我们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所走过的岁月,画面当中会有一些星星点点的六边形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代表了此次参展者及参展者之外的所有创新创业者,他们的创新成果都是强国之路上宝贵的星芒。”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展陈设计师郭家瑞介绍了展陈平面设计思路。

正如展览结语所说,当代大学生以创新为动能,以奉献为旗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30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郑翅

相关文章
以创新之力唱响青春强音 观沧海:背靠祖国,港澳科创“振翅起飞” 湘潭出台职工“双创”激励新政 最高可获5000元奖励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十八而志正青春!济南旅游学校2022级成人仪式举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长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反垄断审查 铜川市耀州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特写丨“新海凤”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大显身手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